原標題:家庭教育的重要性
家庭教育,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、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,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。
家庭教育是以孩子為視角的父母教育、以孩子的成長為導向、以品德教育為主。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、勞動習慣、學習習慣等。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,為接受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,使孩子在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。

最近微信群里、網上有一段很火的上海老爸輔導孩子作業的視頻。視頻中的爸爸用力在說:幫儂講了!左邊!右邊!左邊大,確定好!三倍!爺叔!到最后爸爸無奈的嘆息聲、拍桌子、扔鉛筆等動作,透露出家長的幾許無奈;孩子則低頭無語,默不作聲。其實整個視頻中,孩子都沒有說話,恐怕孩子連解題的過程都沒有聽懂,只記住了爸爸的“怒吼聲”、拍桌子、扔鉛筆的動作。孩子是按照他自己的思維再思考,反應速度比大人慢了一拍。
看了這一段視頻,讓我感觸非常深。尤其是在寫字的坐姿、做作業認真程度、大聲朗讀等學習方面,也會引起我不友好的“大聲音”;他會眨著眼睛調皮的對我說:媽媽,你喉嚨“胖”了,我根本沒有聽見你在說什么。小心你的喉嚨再大聲講話會壞掉哦。這時候,會被他那可愛的小模樣瞬間讓我哭笑不得。
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定、亂發脾氣,會令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、行為變得極端、缺乏責任感、安全感、不自信;也可能同樣愛亂發脾氣、大聲喊叫。切記在孩子面前要克制住自己的脾氣,在大人發脾氣的時候,孩子的小脾氣也會跟著慢慢長大,會效仿大人的樣子。
父母有時會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,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錯誤,叮嚀告誡他應該如何做或者在別人面前揭短孩子的小問題。這樣做會使孩子感到丟臉,沒有面子,小小的自尊心會受傷。孩子小小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,是需要一段長時間來恢復。而且大人們的嘮叨容易爆發脾氣讓孩子感到厭煩,越嘮叨越不聽。形成一種大人反復嘮叨,孩子習慣這種喋喋不休,不愿意聽家長話的惡性循環。
當遇到一定要重復地說某件事情時,那么就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和語氣,選擇一個好時機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講述事情或者是換位思考,讓孩子當家長,讓他深刻體會到事情的重要性,比起喋喋不休的嘮叨,結果要好很多。父母也要學會換位思考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。不要以家長的姿態告知孩子,你必須聽我的話,要和孩子做朋友。
有的孩子智商非常好,但是情商一般;有的孩子智商一般,但是情商非常好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這樣、那樣潛在的優點。因此,作為父母要客觀而清醒地知道孩子的特點,善于發現他的優點,要多鼓勵、多肯定、多表揚。這樣才會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,讓他自己主動學習,而不是被動的學習。
這個學期他被選進學校足球隊,入選結果出來的時候他就跟我說:媽媽,今天學校足球隊的老師選隊員哦,進行考試的。有好多人和我一起去的。我被教練選進學校的足球校隊,我感到很開心,我以后要認真學習踢球。這雖然是一件很普通、很小的事情,但是在孩子的心里就是大事情。對孩子的肯定是對他最大的鼓勵,增加他的自信心。我們大人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,多鼓勵孩子會讓他們更加進度、更加有自信、更加有責任心。
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。每位家長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,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。對孩子多一點關懷,多一點寬容,多一點表揚,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軌跡慢慢長大。
聲明:本站原創/投稿文章由板報教育網
編輯發布,所有權歸板報教育網所有,轉載務必注明來源;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,不代表板報教育網立場;如有侵權、違規,可直接反饋本站,我們將會作刪除處理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eymall.net/jiajiao/384.html